安博app下载地址

四川剑阁:全链发展中药材特色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 2024-09-06 15:39:34 |   作者: 内燃叉车

  看到眼前村集体发展的近100亩五味子长势喜人,四川省剑阁县木马镇七柏村党支部书记尤洪林很开心,“一年接着一年干,脱贫产业有了成效,村集体有了收入,乡村振兴的劲更足了。”

  近年来,该县围绕“川北道地药乡、生态养生剑阁”总体定位,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秉承“延线扩面、深度开发,创建品牌”思路,挖掘道地中药材资源,初步建成“产加销”一体产业链,2021年实现产量2.98万吨,产值3.37亿元,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这几天,剑阁县粮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汶昌每天都要组织几十名群众在这里劳作。“田管工作很重要,稍有不慎,还会亏本。”李汶昌坦言。

  擦亮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发展中药材特色农业产业与该县独特的气候、生长环境密不可分。

  丹参的药用价值非常高,种植前景广阔,这里的土地也很适合丹参生长。产业发展有规模,效益才明显。以李汶昌种植的中药材丹参就有500亩。李汶昌说,今年他流转的这片土地里,大部分荒芜多年,还有荒山荒坡。通过前期整理,如今荒地变宝地,荒地也能带来效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据该县林业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为调动更多新型主体参与进来,通过给予适当财政贴息等奖补政策带动周边主体广泛种植,规模种植的积聚效应凸显。

  “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据悉,全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90多家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引进的三江置业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投资31.5亿元建设元宝枫、金银花等高标准示范基地。

  考虑不同地域水土、光照、药物生长习性等影响因素,在种植方式上,该县林业局鼓励29个乡镇和企业、业主因地制宜推行果药套种、粮药间种、大棚栽植等种植模式,不搞成“一刀切”。“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这才科学。”尤洪林直言。

  截至目前,剑阁县已培育剑柴胡、金银花和石斛等8个本地特色优势品种,新建100亩以上中药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1个,巩固提升2000亩繁育基地2个,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8300亩。

  “药材不能只管种,不然就白种了,几年下来,我们老百姓也会寒心。”在前不久开展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中,白龙镇古楼村一位群众告诉调研组工作人员。

  “种什么亏什么”,正如老乡所讲地一样,发展药材产业不能“一种了之”,品质保障是一道必答题。

  如何破题前行?为此,该县林业部门多次邀请成都中医大学、省农科院等筛选繁育前胡、剑门石斛等8个性状优良道地药材品种,定期深入基地开展田管技术指导及技改研究推广等,确保药材质地、功效符合市场和行业标准。

  翻看技术指导人员厚实的笔记本,技术服务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成立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库队伍,建立农技专家蹲点指导机制,全年不定期深入到药材种植一线现场教学,从管理、防虫等方面手把手教技术。”该县林业局产业股股长刘映海说。

  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导向、群众主体”发展思路,通过引进好医生药业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户当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发展模式,还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

  “县上对我们中药材很看重,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使我们更有信心。”李汶昌说:“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全县发展木本药材和动物药材,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把我们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天府旅游名县、剑门关翠云廊景区的资源,该县积极探索农旅文融合路子,培育养生保健、生态康养等文旅新业态。截至目前,推出赏花、药浴、药膳等功能产品9个,开发中药材饮片、功能保健系列新产品35个。目前,已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16个、精深加工厂1个。

  生产另一端便是销售问题,在这片充满希望、踔厉奋发的雄关热土上,不管是引进的企业,还是“本土”合作社,都一门心思地在“后期加工”上下功夫。

  以李汶昌所在的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还从事丹参、当归、芍药等中药材生产、初加工和销售,实行了产业闭环经营。

  除了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工产解决销售难题外,该县依托“剑柴胡”“剑门石斛”等道地中药材品牌优势,主动对接中国中药品牌集群发展联盟,认证金银花、葛根等有机产品3个,注册高香花等商标6个,以品牌促销售增量。

  同时,该县注重挖掘网络销售经营渠道,推进“互联网+中药材”工程,借力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中药材天地网等平台,为了更好的提高外销运输能力,该县还提级维护54个电子商务服务站、26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设县级物流快递及冷链配送中心1个,购置物流叉车、安检机、快递分拣线、快递分拣篮、快递配送车辆等设备。

  一味药材,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据统计,以2021年为例,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该县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农村和城里没啥不一样,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晨光熹微,正在地里劳作的元山镇双柳村5组已脱贫户李琴生算了算收入账,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信心,“一年下来园区务工收入就有2万多元,包包鼓了,越干越有劲,日子更安逸了。”(王春波 贾海凡 张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