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瓶车规范管理 两项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 2025-01-16 21:28:53 | 作者: 仓储设备
)近日,记者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为加强电瓶车行业管理,促进电瓶车企业规范化发展,提升电瓶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我们国家电瓶车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编制了《电瓶车行业规范条件》(
据介绍,我国是电瓶车生产、消费大国,当前全社会电瓶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瓶车4228万辆,电瓶车已成为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电瓶车行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质量保障能力不够等问题,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
《规范条件》按照合理地布局、保障质量、创新升级、安全生产的原则制定,分为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安全生产、劳动者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监督和管理、附则等9部分31条内容。《公告办法》分为总则、申请条件、申请审核及公告程序、监督管理、附则等5部分17条内容。
《规范条件》提出,经企业自愿申请,省级电瓶车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核实推荐,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进行材料复核和现场查验,对符合规范条件的电瓶车生产企业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动态管理。
《公告办法》要求,进入公告名单的电瓶车企业要严格按照《规范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对照《规范条件》要求开展自查,每年3月31日前向省级电瓶车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制作经营情况,产能产量和产品进出口情况,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数字化和绿色制造情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情况等。
在销售环节,市场上的超标电瓶车屡禁不止,许多头部电瓶车品牌的城市销售店直播间都明目张胆地售卖蓄电池电压超过国家非机动车产品质量标准的电动车,使其安全风险增高。
《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加强经销商管理,督促经销商提高蓄电池电压容量、解除限速等违规篡改行为,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并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
《规范条件》对电瓶车电池的回收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鼓励企业对生产或采购的电瓶车蓄电池进行编码标识,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同时提出,企业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自建、委托、合作等方式提供老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加强废锂离子蓄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宣传,引导消费者规范安全移交废锂电池。鼓励开展对电瓶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